不要讓英語影響您發表研究的機會!

Dcard 學長姐教你論文怎麼寫:技巧整理

17 August 2025

寫論文,不只是「把資料湊在一起」。從找資料、看懂內容、動手下筆,到最後架構收尾,每一步都有坑,也都有學長姐走過的痕跡。

以下整理自幾篇 Dcard 研究所板的討論,把那些實用又接地氣的建議濃縮起來,少一點空話,多一點能直接派上的招數。

找資料,像撿寶一樣精準

要開始動手前,先搞定資料來源。有人推薦從專業資料庫下手,像是 SDOL、SpringerLink;不確定該用哪個,就先用 Google Scholar 試水溫,再沿著找到的來源延伸搜尋。

下載受限的情況很常見,有人提到把 DOI 貼到 sci-hub 就能拿到 PDF,雖然有法律爭議,但在急需參考文獻時確實救過不少人。

七個寫論文時非常實用的小技巧

  1. 先擬大綱,並在旁邊加上簡單說明:論文篇幅大,先有大綱能穩定心情,讓寫作有方向。在每個標題下用簡單文字說明該章節要做什麼,方便後續補充內容。大綱可隨寫作進度調整,重點是先開始動筆。
  2. 段落後用白話提示明天要寫什麼:學術寫作容易卡關,落筆前可用白話文字提示自己下一步要寫什麼。這些提示只給自己看,幫助快速銜接思路,寫完再刪除即可。可用於規劃未來幾天的進度,提升寫作效率。
  3. 動筆比動腦更重要:寫論文時不要只想,直接開始寫,筆會帶領思路。Word檔可隨時修改,持續動筆才能慢慢完善內容。
  4. 每天固定增加字數,規律寫作:建議每天設定目標字數(如500或1000字),積少成多。不用太在意品質,重點是有進度。寫完一章後可請老師檢查,持續修正,論文自然完成。
  5. 只要有進度就要肯定自己:即使當天只是複製貼上引文,也算是進度。增加字數就是好事,適時給自己鼓勵,減少壓力。
  6. 模仿與練習:初學者可以模仿好的論文或期刊的寫法,學習其格式與邏輯。有人分享老師會要求先寫三章、期中交三頁,期末再擴充成八頁,強調「不完整沒關係,慢慢累積、慢慢練習」。
  7. 與指導教授、同儕討論:多找人討論,與教授或學長姐交流,能幫助釐清架構與內容。雖然有人開玩笑認為「重點不是論文,是你跟教授的關係」。

看得懂,才有用

很多人第一次啃論文,一篇看下來反而問題更多。這時不要硬撐,先找中文專書或 review paper 打底,讓自己有完整的背景脈絡,再回頭讀期刊會容易得多。

中文資料條理清楚,review paper 則能幫你看懂整個領域的發展故事。

AI工具也是學術閱讀的強大輔助。像ChatGPT、Claude這類大型語言模型可以幫你解釋複雜的學術概念,甚至將艱深的英文論文段落轉換成易懂的中文摘要。

不過,AI工具雖好,但也有侷限。它們可能會簡化過頭,或者在特定專業領域出現誤解。最好的做法是將AI當作理解的第一步,而非最終權威:用它來建立初步概念,再回到原文深入研讀。

工具,是為了省力不是炫技

文獻管理軟體像 EndNote、Zotero,可以把你下載的資料乖乖排好隊,不用臨交稿前才瘋狂找檔案。分類、標註、引用一次搞定,光省下這些時間,就足夠去多看幾篇關鍵文獻。

動手寫:心態先到位,技巧才跟上來

等所有細節確定再下筆,是拖延的陷阱。有人推薦邊查邊寫,哪怕只是先完成某一段、某一小節,之後再回來補。用《論文寫作完全求生手冊》之類的工具書當參考,也能幫你在卡住時找到突破口。

寫作時,有幾個小技巧很受用:

  • 先拆好章節,從最容易寫的地方開始,不必照順序。
  • 在需要補充的地方留下標記,下次接著寫時不會忘。
  • 每章開頭和結尾加一段簡短引導,能讓全文更流暢。
  • 寫到完全沒靈感時,果斷休息,比硬撐更快回神。

架構與方法論,別等到後面才補

方法論(Methodology)是研究策略與邏輯,研究方法(Method)才是具體做法。兩者差別很大,搞不清楚的話,容易在審查時被要求整段重寫。

選方法時想想自己的研究目標:是要描述現象、驗證因果,還是探索新領域?資源、時間、學科慣例和倫理要求,都會影響你的選擇。

小結:走過這條路的人都懂

學長姐的經驗,像一張避雷地圖。找到對的資料、讀懂關鍵內容、用順手的工具、建立可行的寫作節奏,再配合清楚的方法論,論文就不會再像一座看不到盡頭的山。

別等萬事俱備才開始,先走起來,再邊走邊修,才是真正能交得出成果的寫法。

參考資料

分享幾個寫論文時好用的小技巧(文長,有列點)

怎麼看paper、怎麼寫論文的常見問題與小技巧

論文從不會寫到會寫

你到底在寫什麼??? 論文要怎麼開始 方法論與研究方法筆記

寫論文前希望當初有人跟我分享的事

碩士論文大家都怎麼寫?

附註

分享
Facebook Twitter YouTube LinkedIn Weibo

Your Schedule, Our Prime Concern AsiaEdit takes a personalised approach to editing.

Invoice Number

Invoice Number

If the current upload is a revision of a document previously submitted to AsiaEdit, let us know the original invoice number to ensure the most competitive quote.

How did you hear about us?

How did you hear about us?

We’d love to know how you discovered AsiaEdit so that we can better reach other authors like you in the future. If you heard about us/from us on multiple platforms, please choose the earliest you can recall. Choose “Returning client” if you’ve worked with us before.